废水除硬度的原理及方法

莱博图
2025-06-19

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,总硬度(以Ca²⁺、Mg²⁺浓度计)超标问题长期困扰着钢铁、石化、煤化工等行业。高硬度废水不仅会导致管道结垢、设备腐蚀,还会影响后续膜处理工艺的稳定性。本文将从技术原理、工艺选择及智能监测三个维度,系统解析废水除硬的核心技术,并结合莱博图水质检测仪的应用场景,为行业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。

一、废水除硬的核心技术原理

1. 化学沉淀法:传统工艺的迭代升级

传统石灰-纯碱法通过投加Ca(OH)₂和Na₂CO₃,使钙镁离子生成CaCO₃和Mg(OH)₂沉淀。该工艺在钢铁厂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,但存在污泥产量大、药剂成本高等问题。近年来,两步法除硬技术通过"酸化预处理+碳酸钠深度沉淀"的组合工艺,将药剂用量降低30%以上,尤其适用于含阻垢剂的循环水排污水。

CO₂沉淀法作为新兴技术,通过向高碱度废水中通入CO₂气体,使pH值动态调节至8.8-10.5区间,实现Ca²⁺的高效沉淀。某煤化工项目采用该技术后,除硬率达99.77%,且碳酸钙晶体纯度达98%,可直接用于建材生产。

2. 膜分离技术:从物理筛分到智能耦合

反渗透(RO)与纳滤(NF)膜技术通过电荷排斥和孔径筛分机制,可截留90%以上的二价离子。某海水淡化项目采用RO-NF组合工艺,出水硬度稳定低于0.5mmol/L,但需配套化学软化预处理以防止膜污染。膜耦合化学除硬技术通过微滤膜直接截留化学沉淀物,水回收率提升至90%以上,在零排放系统中具有显著优势。

3. 电化学法:绿色工艺的突破性进展

电解-电絮凝耦合技术通过电解产生OH⁻,与Ca²⁺反应生成Ca(OH)₂沉淀,同时电絮凝促进絮体聚集。某电镀废水处理项目采用该技术后,药剂使用量减少60%,且可同步回收磷资源。流化床结晶法通过诱导结晶原理,在载体表面形成稳态碳酸钙晶体,适用于含氟、重金属废水处理,结晶体粒径可控且资源化价值高。

二、技术选型的关键考量因素

1. 水质特性决定工艺路线

高硬度(>300mg/L)废水:优先选择双碱法或CO₂沉淀法,需重点关注污泥处置成本。

低硬度废水:离子交换法或纳滤膜技术更具经济性,但需评估树脂再生废液处理成本。

高盐废水:膜耦合化学除硬或电化学法可避免膜污染,但需优化电流密度等参数。

2. 处理目标与经济性平衡

回用场景:需采用多级处理工艺(如化学沉淀+膜分离+离子交换),确保出水硬度低于0.1mmol/L。

排放场景:满足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一级标准即可,可采用单级化学沉淀法。

零排放场景:膜耦合化学除硬+蒸发结晶工艺可实现盐分与硬度离子的彻底分离。

在废水除硬工艺中,实时监测硬度、pH等关键参数是保障处理效果的核心。莱博图推出的H55高精度多参数水质分析仪,凭借以下技术优势,成为行业首选:

全参数覆盖:可同步检测总硬度、总碱度、磷酸盐、pH值等37项指标,满足除硬工艺全流程检测需求。

高精度检测:采用德国进口光学结构,硬度检测精度达±0.5mg/L,远超行业标准。

智能数据管理:内置1万条数据存储容量,支持蓝牙打印与云端同步,实现工艺参数的动态优化。

便携化设计:7英寸IPS触摸屏与一体化机身,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与实验室精密分析。

ABUIABACGAAg4pi1_AUordDPggMwoAY4oAY.jpg

分享